课程名称:山水画写生 开课院部:造型艺术学院
授课教师:陈兵 授课班级:18121
授课日期:2020.5.18-6.12 授课方式:QQ群+腾讯会议
一、线上教学思路
这次线上教学为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,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。如何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下,把教学要求贯彻好、把教学质量保证好、把教学目标达成好,需要探索、修正、开发、落实。
在本课程中,根据美术人才培养的特点,联系线上教学的实际条件及情况,采用循环教学:理论指导+名家写生作品分析(包括名家示范视频)+对象感受+技法实践+写生示范(直播)+作业指导+讨论互动+修正提高。逐周一个内容、一个层次、一个循环,有步骤、有节奏地提高学生的写生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力。
二、教学内容
(一)山水画写生的基本要求、工具准备、技法认识
1.写生的目的、写生与创作的区别及关系;
2.纸、笔、墨、色的工具及作业规格的要求;
3.传统技法等先学知识在写生中的应用。
(二)在山水画写生中进行笔墨处理——忠实客观对象,发挥主观能动性
1.不同山石土坡的刻画方法;
2.不同树木的刻画方法;
3.瀑布表现(水口、流势);
4.建筑、房屋、舟船、人物等点景画法。
(三)章法在山水画写生中的重要性
1.构图的规则(主次、远近、层次、有无);
2.空白的作用(天空、云水、地面、阴阳);
3.画面的布置(轻重、虚实、面积、形状)。
(四)山水画写生的意境、韵味的营造,画面整体收拾
1.变化(动势、节奏、黑白、浓淡);
2.统一(点染、延伸、笼罩、强化)。
三、教学实施过程
(一)教学手段选用
同时利用QQ群和腾讯视频会议平台开展课程教学:
QQ群:签到、展示名家作品、实景照片、学生作业、教师作品、教师示范直播、文字强调重点;
腾讯会议平台:开启视频及语音,进行讲课及互动。
1.理论讲述
(1)山水画的基本知识;写生的基本方法;
(2)山水对象特征分析;
(3)名家写生作品分析;
(4)老师自身的写生经验介绍。
2.技法实践
(1)临摹体验名家技法;
(2)通过照片和在家庭住所周边开展的实地写生(要求拍摄实景照片)等办法,对照具体表现对象讲解学生作业;
(3)观摩名家技法教学视频;
(4)针对写生过程中的具体问题,线上示范直播,加强学生的技法感受。
3.交流互动
(1)听取学生的作业感受、问题,答疑解惑;
(2)讲解对山水画写生的具体体验;
(3)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,激发他们的好奇心、创造力;
(4)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,疏通师生的思想通道,建立和强化师生的教学情感。
(二)教学过程
1.山水画写生的山石、树木、点景等笔墨技法;
2.山水画写生的构图问题(取舍、取势、层次、布局);
3.山水画写生的艺术处理(客观性与主观性;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;大与小、有与无、浓与淡、虚与实、点线面的关系;意境营造);
4.帮助学生对作业进行笔墨提炼、关系处理、整体收拾(生与熟、开与合、留与补、厚与透、局部与整体、变化与统一)。
(三)课程作业
第一周:临摹名家写生作品3幅,选择山水照片作山石、树木等体验3幅;
第二周:通过拍摄的山水照片完成有构图要求的作业6幅;
第三周:通过所居住住所附近的山水风景完成写生6幅(要求附实景照片);
第四周:收拾整理作业,完成完整写生作品3-5幅。
(四)程成绩设置
根据课堂上对学生作业的了解,计划设置75-95分的成绩层次,按照作业实际水平和课堂出勤情况予以评定。考虑到本班学生人数不多(11人),且作业水平比较整齐,成绩的分差不会拉得太大或者太悬殊。
四、教学效果反馈
由于是利用线上教学来完成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写生课程,确实属于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新尝试。在教学过程中,通过名家写生作品、实景照片、教学视频、示范直播、作业讲评、视频及语音互动等方式,很好地达到了写生教学的目的,学生们的写生技法和艺术处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一、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对客观对象的观察、理解和把握的问题,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把生活对象提炼表现为艺术形象的能力;
二、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山水画写生的构图能力,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取舍、布局和把握画面的能力,基本做到“胸有成竹”;
三、帮助学生把先学知识(传统技法)在本课程中开展实际的运用,使他们对学习传统与联系时代的关系有了真切的体会;
四、加强了学生收集创作素材、整理生活资源、提高艺术思想的能力,为他们将来的艺术创作生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;
五、通过生动地表现对象、技能的迅速提升,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兴趣,表现性、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的拓展;
总的来说,本课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,取得了应有的教学成绩,为今后人才培养的现代化、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。然而,也存在一些问题,例如如何把实践性环节与线上教学进行更好的契合?如何开发积累更为丰富和实用的视频课程资源?如何解决通过对学生作业的修改来强化学生的直观认识?怎样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线上课堂管理?等等,有待我们接下来不断思考与建设。
教师上课情况
师生互动
教师示范作品 学生作业
学生作业